佛教之所以能夠在世界范圍內流傳,主要的原因在于其自身的思想引導,影響了人們的精神世界與處事態度。而這種態度寄托于佛教佛像中,成為一種文化載體,為后世所熟知。彌勒佛造像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具有肯定現世、享受人士歡樂的思想。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在石窟發展的歷程中,釋迦牟尼的佛像逐漸消失,人們不愿意苦修,也不愿意看到苦修的佛像。因此,代表享受現世思想的布袋彌勒佛像逐漸被人們尊崇,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潛意識活動。試想這種思想若是進入家庭,進入社會團體,則必將使得每個人成為善良、大度的優秀人才,那么建立一個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就輕而易舉。我們需要將這種思想進行傳播、傳承,進而影響更多的人。
彌勒信仰在中國的傳承是一部佛教史,更是一部文化史,在無數先輩的傳承下,彌勒信仰發揮自身的獨特影響力,為社會的穩定與文化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古至今,伴隨著偶像雕塑出現的審美藝術與獨特思想內涵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一代代。但是,現如今彌勒佛因被成為“民族工藝美術”而被眾多人大量生產,在利益的沖突與誘惑下,彌勒佛造像的制作工藝更加簡化,成為人們把玩的形式載體,其本身蘊含的歷史意味與文化價值早已被拋棄,若是任由此發展,彌勒信仰的傳承將遭遇短截,不會為后世所服務。與此同時,彌勒佛不再眷顧這一土地,將與被遺棄的文化一起消失。因此,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彌勒信仰中的積極思想重新推廣,讓人們能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并從中吸取養料,共同推動社會文化的建設與發展,而不是將彌勒佛作為旅游紀念品閑置在家,成為無用之物。